天才一秒记住【星空中文】地址:yyhaoty.com
朱雄英蹲下身,温和地说:"只要你努力学习,品行端正,无论家境如何,都有机会为国效力。朕改革科举,正是为了让更多像你这样的孩子有出头之日。"
为了规范教学,朱雄英亲自为《明德学堂教则》作序:"国以才立,才由学成。经学为体,实学为用,体用并重,方能成才。教育之道,在于启发心智,而非灌输死知识。"
然而,改革的道路并不平坦。江南某府的士绅联名上书,反对实学教育,认为有悖儒家传统。
朱雄英召集学政,耐心解释:"孔子曰"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",这不正是强调学以致用吗?经学教人做人,实学教人做事,缺一不可。"
他还引用《论语》:""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"今日之实学,正是明日之利器。"
最具创新性的举措是在京城创办四海学堂。这所特殊的学府专门招收外国学生和使节子弟,既教授汉语文化,也学习外国语言。
开学典礼上,朱雄英致辞:"大明虽强,但不能故步自封。天下之大,学无止境。各国学子在此交流学习,既是文化使者,也是友谊的桥梁。"
一位波斯学生用生涩的汉语说:"感谢大明皇帝,让我们有机会学习中华文化。"
朱雄英笑道:"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鉴而丰富。希望你们学成归国,成为中外友好的使者。"
然而,最大的争议来自女子教育。当朱雄英提出在明德学堂设立女子班时,保守派大臣群起反对。
"陛下,女子无才便是德,此乃古训。"一位老臣劝谏。
朱雄英反问:"若母亲有知识,教导子女岂不更得心应手?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其素质直接影响下一代。从这个角度看,女子教育何尝不是国家大事?"
他继续说:"历史上不乏才女巾帼,班昭、蔡文姬、李清照,哪一个不是才华横溢?若因性别而埋没人才,实为国家之耻。"
在朱雄英的坚持下,女子教育终于推行。第一所女子学堂开学时,报名者络绎不绝,其中不乏官宦之家的千金。
一年后,教育改革初见成效。王守仁向朱雄英汇报:"陛下,全国已建成明德学堂三百余所,在校学生数万人。其中不少贫寒子弟,进步神速。"
"在浙江,有学生利用所学知识,改良了水车设计,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。"王守仁兴奋地说,"各地官员反映,明德学堂的学生不仅能协助处理政务,还能解决实际问题。"
朱雄英欣慰地说:"这正是朕所期望的。知识不是为了炫耀,而是为了造福百姓。"
礼部尚书也改变了看法:"陛下,据统计,识字率提高后,民间讼案减少了两成。百姓能读懂告示,理解法律,纠纷自然减少。"
朱雄英点头:"教育的力量,果然无可估量。继续推进,朕要让每个有志向的人都能读书识字。"夜深人静时,朱雄英在御书房批阅各地关于教育的奏章。看到一份份喜报,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《大明:反骨皇孙,老朱天天破防!》转载请注明来源:星空中文yyhaoty.com,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