翟艳评价道:“就是举着灯泡照起来很吓人。”
陶清风道:“这里光线不好,只好把灯取下来。比烛强,不用担心烧着书和帘子……”
这也是陶清风格外喜欢桂花树下的缘故,清香沁脾且防虫,那棵树下蚊子要少得多。
当年陶清风就是靠着蜡烛、白墨和蚊帐,读遍四书十三经,从孑孓一身的伶仃学子,终成登堂探花郎。
翟艳进去拿了花露水,又被紧闭门窗,蚊香片烧着烟熏蚊子的味道给熏出来了,呛道:“好办法,待会你睡觉时,它们肯定都被杀得片甲不留。斗争经验丰富啊。”
陶清风心想,要是粉丝们看到他这种裹蚊帐的扮相又会说什么呢?可能颜粉会更加崩溃吧……
但是没办法,人总是要往前走的,陶清风不能因为几个粉丝不满意,就不拍这部意义重大的片子。就算是定妆照被粉和黑p成了各种一言难尽的表情包——当然,粉丝p表情包是爱他,黑子p表情包羞辱意味也更多让位于娱乐。其实很多时候,陶清风都分不清到底是粉是黑……听苏寻说,所谓“粉到深处自然黑”是这个意思么?
陶清风在抓紧时间研读剧本同时,也在吸收村子变化发展的经验,去展望未来海箕村的发展。这个村子能翻身的一个最大关键处,是他们自发地修了一条通往外面的路。这条路虽然只有两公里,但却把以前需要走一多小时的山村泥泞通道,变成了十分钟的大路。车也可以通行了。
这更加让陶清风坚定了,要给海箕村修路的决心。而另一项让他触动的事:乃是村支书在接待他们时,给他们传授的心得经验。
“钱当然是脱贫最关键的一步,但思想上的脱贫,才是本质的。”
第110章种田
什么叫“思想上脱贫”?陶清风若有所思地盯着村支书手里转动的杯子——茶杯,不是酒杯。据说这里有限制酒的规定。除非红白大事,或者节庆,否则基本不会动白酒,说是沉溺烟酒会损害人的身体。陶清风深以为然也。
村支书说道:“以前,村里也有几家特困户,申请了政府补助金。补助金数额并不多,每年大概五百块钱吧。不过这些钱去农贷合社买种子也够了。但他们既没有买生产资料,也没有买改善生活的家具,或者给家庭成员添置衣物。而是把这笔钱拿去打牌。赢了还想赢不会停手,最后都无例外会输个干净。问他们为什么浪费,还振振有词说这点钱就够打个牌……当时真的把我气死。”
陶清风心中一黯:民智未开化,就是这种局面。他上一世,也见过这些“无论如何都富不起来”“维持生活都困难”,然而就是不去劳的人。
村支书继续道:“所以直到后来,我们村被自然灾害毁得一穷二白,真的什么都没有了,才最后下定决心背水一战。你们简直想象不到,以前那些不种地、没钱、又懒惰的贫困户,他们每天都怎么过日子?他们从山上挖那种野山芋,挖了半屋子,每天三顿就烤山芋。非得要连这一点都没有了,才能从懒惰的魔鬼手里挣扎出来。”
陶清风想到当年的家乡南山:那也是个不算富裕的小村庄。但是他的娘亲起早贪黑,做包子、缝衣服、维持着耕读传家的风,精打细算。如果不是意外失明,估计还能攒出个捐功名的钱。但是陶清风已然非常感激。他那时候就懂得了一个道理:贫困并不可怕,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,就不会永远贫困下去。
“另外”,村支书指着茶杯,又说道:“开源节流也是很重要的。村中请客铺张浪费、烟酒不离、既危害身体又耽误农时,中央八项规定里,虽然只是对官员摆宴席做了严格要求。但是上行下效,请客吃饭的奢侈之风在哪里都是弊端。”
陶清风点头赞同,在剧本里就有这种讽刺描写:赵辉的二姨夫是个爱慕虚荣之人,宁愿借债,都不能在“请客随礼”上失了面子,闹出了许多笑话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